1.小儿发育,是形体和精神,同步发育,中医认为,形神要合一。
2.什么叫生长发育?生长是形的量的变化,发育是功能性的变化。
3.胎儿在后期的体重增长,主要是脂肪的累积。胎儿发育前期,是骨骼和内脏的发育。孕妈妈要根据情况调整饮食结构。
4.婴幼儿体重变化规律:足月的新生儿出生体重平均为3公斤;婴儿期体重增长最快,以后逐渐减缓;小儿体重存在个体差异,波动范围为±10%以内。
5.新生儿出生3天左右,有正常的生理性体重减轻现象。
一周之后就恢复原来的体重。小儿自带三天口粮,出生前三天,不用喝奶粉,喂水就可以。要早开奶,早吮吸,正确含着乳头下边特别是乳晕部分,小儿多吸就可以多分泌乳汁。有母乳后,就母乳喂养。
6.新生儿出生后要清理胎毒,也就是羊水,从嘴里掏出来。(羊水吞咽下,对内脏不好,甚至影响到成年后;吞多,会造成窒息)
7.新生儿可服用打口药,帮助排尽体内的胎毒。(新生儿,头要侧放不用平躺,免得呕吐物呛着,出生前3天,小儿要排泄很多胎粪和呕吐胎毒,体重下降很正常;美国的做法是,让小儿趴着,嘴里吐干净。)
8.体重超出一般规律,多见于一些肥胖儿童,还有巨人症,这些都是病态;体重不足,疳积的情况比较多。(“疳”是代表孩子的肠胃消化,运化不了,导致身体发育不好,小儿长时间身体瘦弱多归属于此类,脸色发黄,毛发枯黄,嘴唇发白,肚子比较鼓胀,四肢比较瘦弱,就叫“疳症”;积)
9.肥胖儿童,有糖尿病的倾向;瘦弱儿童,多属于消化不良。
10.身高规律:新生儿身高,男50.6cm、女50cm;0-3个月,每月增长3-5cm;3-6个月,每月增长2cm;6-12个月,每月增1-1.5cm;出生第一年,增长25cm左右,约75cm;出生第二年,达到85cm。两岁后,每年约5cm;青春期,身高再次进入发育高峰。
11.养孩子不要像催苗一样,长得快的东西,往往寿命会比较短。(07年统计北京女孩平均来例假的年龄是9.2岁,20年前是12岁)
12.孩子的生长发育过快,容易埋下健康的隐患。
现在又很多初中高中生,肥肥胖胖,走路也不灵活,实际上是催熟,吃各种营养品,导致骨密度低,容易骨折,身体也容易出问题,北京东城区1.5%的中学生,有糖尿病的倾向,这与家长喂养小孩的理念有关,没有在孩子小的时候建立正常的饮食习惯,往往认为多吃肉多喝牛奶身体就会长得强壮,实际上不见得是这样,会导致以后的疾病。
13.婴儿期养生重点:饮食和睡眠。(饮食,配合母乳按照添加辅食的规律进行。1岁左右断奶,以辅食为主。)
14。辅食添加的内容:五谷杂粮、粥、蔬菜泥等。
15.幼儿期(1-6岁)养生注意事项:
一、不要吃过凉的食物;中国人的脾胃适合吃五谷杂粮(小麦面粉、小米、大米、高粱、豆类等),养生要符合中国人的传统(中国人吃牛奶,营养吸收率低,西方人祖先为游牧民族,体质不同,能吃冷饮,吃牛奶吸收率高);产妇红糖小米粥养脾胃,.小米粥上面的那层油,最能滋养孩子的肠胃;
二、要吃当季当令本地的水果,不要吃反季节水果。
不同季节的水果,与人体的“气”是相对应的。(根据24节气,不同的时令,不同的水果成熟,代表不同的气,夏天吃西瓜清热,冬天吃橙子柚子,橙子是热性,补充维生素,帮助建立体内酸碱平衡)。
16.夏天天热人体毛孔张开,吹空调,易受寒;冬天用暖气,人体毛孔闭塞,又食用高能量食物,有内热,易上火,上火容易伤肺,还得清肺热。
17.幼童期(7-12岁)养生注意事项:
一、饮食要注意温暖;
二、不要太热了。欲得小儿安,三分饥与寒。
小儿着热比着凉更麻烦。小儿着凉往往是,先“捂”,捂热了,就开始脱,脱了一吹风就受寒,开始咳;
小儿吃东西没有节制,遇见喜欢吃的就多吃,吃多了就撑,一撑脾胃给弄坏。多食则雍,整个消化没法建运。往往吃撑一次,他会拉肚子,还会腹泻,甚至便秘。小孩吃多了,会产生内热往上一熏,形成肺气,然后咳嗽不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