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怀瑾先生著作导读参考.pdf:https://wwct.lanzouu.com/iYEYT1lxq7kj
顶礼释迦摩尼佛!
顶礼摩诃迦叶尊者!
顶礼大恩南怀瑾先生!
1 序言
为什么写这个呢?在我学佛的路上,受南怀瑾先生影响很大。南怀瑾先生的书,我是从2006年读《金刚经说什么》开始,至今前后散读约十年。
人生是宝贵的,南怀瑾先生的书很多。我想,不妨将胸中所得一一付诸笔墨,一来以此抱砖引玉,期待引出理论高明、实修高迈者,分享学南怀瑾先生心得;二来以此为初读南怀瑾先生书的人,做点铺路的工作,也不枉费十年苦读南怀瑾先生书籍的岁月,以此报答南怀瑾先生大恩于点滴。
发布时,已按末学愚见,调整了先后顺序,不敢说绝对如此,权当一种参考吧。不然,南怀瑾先生所讲三教庞杂,初读者混杂而看,一是时间不够,二是容易看晕。末学一家之见,仅供参考,祝愿大家能实修南怀瑾先生之学,今生来世得快乐安康。
2 南怀瑾先生的书怎么分类?
按传统文化三教来看,南怀瑾先生的书可分四大类:
一、讲儒家
二、讲道家
三、讲佛家
四、其他文化类
一.3 南怀瑾先生的书从哪一本入手开始读呢?
(1)如果对做人做事感兴趣或对儒家有浓厚兴趣,可先读《论语别裁》。
理由:南怀瑾先生说过,希望大家以《论语别裁》为中心,其意在强调做人是做学问和修行的基础。南怀瑾先生在台湾时,卖的较好的一本书。书里没有枯燥死板的讲学问,而是结合历史真人真事和南怀瑾先生一生故事心得,把一本论语讲的妙趣横生,讲得深入浅出,讲的颇具现代气息。这是南怀瑾先生一生做人做事的浓缩,也是南怀瑾先生一生儒家知识的浓缩。
(2)如果对长生不老或道家感兴趣,可先读《我说参同契》。
理由:南怀瑾先生在晚年特别交代弟子整理出版此书,其意在为实修者提供一本重要的参考书。南怀瑾先生在道家,有道号,也有师父和道友,其中较重要的道友就是身兼道家数派传承为一身的萧天石,南怀瑾先生与萧天石皆通佛道,却又各有所长,一佛一道终身互为参究。南怀瑾先生说过,参同契是道家的万古丹经,是道家极为重要的经典。我说参同契是南怀瑾先生一生实修关要的浓缩,也时南怀瑾先生一生道教知识的浓缩。
(3)如果想抓住南怀瑾先生一生学问的精要,可先读《禅海蠡测语译》。
理由:按南怀瑾先生讲,所有书里,自己今生真正写的就一本《禅海蠡测》,因此书写于早年,文字是半文言文、半白话文的,古文基础好的建议直接读此书,比较原汁原味,普通读者建议先读南怀瑾先生弟子刘雨虹老师翻译的《禅海蠡测语译》。从目录可以看出,此书以佛教中的禅宗为核心,旁及儒家、道家,简明分析了一些佛教宗派、科学与宗教比较等。《禅海蠡测》是南怀瑾先生一生学问和修证的浓缩,也是南怀瑾先生一生佛家知识的浓缩。
总之,以末学愚见开始读南怀瑾先生的书,推荐三本书:讲儒家做人做事《论语别裁》,讲道家长生不老《我说参同契》,讲佛家超越生死《禅海蠡测语译》。
一.3.1 儒家篇
一.3.1.1 儒家文化源流略思
要谈儒家,先谈孔子,要谈孔子,先谈中华民族之传统文化,一切从源头开始,一切从心开始……
从历史长河来看,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大河有两大发源地,一个是外来的文化,来自印度释迦摩尼佛的佛法,一个是本土的祖先,较早的是“三皇五帝”,如今传世之书,所谓“上古三坟——《黄帝内经》、《神农本草经》、《伏羲八卦》”。“三坟”中堪为华夏文明之源流的,首推《伏羲八卦》,就是后世常说的《周易》,其实细看一些古书,就会发现历史的真相大约是这样的:
易初期形成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的有三位大家:伏羲、黄帝、周文王。
一是伏羲观天地万物画其神韵为“易”,后来逐步演化出早期的“连山”易、“归藏”易,此二古易也。此外,有一支流“河图洛书”,“河出图,洛出书,圣人则之”,传说伏羲时,有龙马从黄河出现,背负“河图”,有神龟从洛水出现,背负“洛书”,此“河图洛书”也归于易中。
二是黄帝在学易的基础上发挥出诸经来,现在可见的仅《内经》(原名内经,后世加黄帝两字,据古书记载还有“外经”等篇目,后来长沙马王堆出土古书中有几篇被定名为“黄帝外经”可供参考),此外有一说法,认为现存《黄帝内经》是古代黄帝“内经”的解释书,比原书增加不少文字,也可参考。《黄帝内经》作为中医之源,其中隐约可见“易”的内涵,南怀瑾先生有文:《道家、密宗与东方神秘学》,其中第二部分,主要讲解易学与中医医理,可供参考。
三是周文王姬昌困于殷朝地牢,于痛苦中研究“易”,写成《周易》,此第三易也,“连山、归藏、周易”合为三易也,惜前两种绝迹太久,如今可见,仅周易一种。
在“易”的深厚土壤之上,到春秋时期时代巨变,就演化出诸子百家争鸣的人生大痛苦、文化大繁荣的局面。
末学认为,春秋之后,对“易”的解释,有两大源流,一是孔子一脉传承下来的儒易,二是自伏羲、黄帝一脉隐秘传承下来的道易,仅供参考。
一.3.1.2 孔子的心得体会和邵雍弟子的心得体会
孔子,晚年读易“韦编三绝”,感叹人生短暂,不能穷尽研磨易经。孔子学易写了心得体会《易传》,主要站在人文、人道的角度去看易的,是儒易。
道易,早年传承极为隐秘难知,后来传道老子,老子学易修道,写了心得体会《道德经》,一直传到陈抟老祖那里,再渐传到北宋邵雍那里,发挥数和理的一面,后人辑录的《邵雍集》,是站在易的数和理的角度去看易的,是道易。其中《皇极经世书》现在多题为邵雍着,是一大误会,《皇极经世书》是邵雍讲课时,他一位弟子做的听课记录,不是邵雍本人写的。
看过孔子《易传》和《皇极经世书》,就会发现,对易的解释和思考是两个不同的路子,如果偏重在做人做事的,建议细细学习孔子《易传》,如果偏重在学习易的易的数和理,建议学《皇极经世书》。当然,《皇极经世书》比《易传》难学太多了,若无老师和天赋,只是浪费生命罢了,还容易学出一生毛病,推荐初学者还是学《易传》比较有用。
《易传》是孔子亲自写的一本书,南怀瑾先生解释为《易经系传别讲》是一本好的入门书,窥探孔子思想的捷径。
一.3.1.3 孔子弟子的心得体会
孔子的学生们,自发汇聚孔子生平的精彩语言,收录并按一定学问整理成《论语》。后世认为《论语》是孔子写的,也是一大误解。南怀瑾先生解释《论语别裁》,是南怀瑾先生在台湾时卖的较好的一本书,此书一改学院派枯燥死板的注解,换以南怀瑾先生一生经历和历史上真人真事,容易阅读。
孔子的弟子们,再结合个人学习,写了一些东西。孔子的得意弟子之一“曾子”写了一篇心得体会《大学》,孔子的孙子“子思”写了一篇心得体会《中庸》。这两篇文文章原来都收录在《礼记》中,后来宋朝理学朱熹把《大学》和《中庸》单独从《礼记》中提出来,加上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,定为“四书”,再加上“五经”:《诗经》《尚书》《礼记》《周易》《春秋》,定为儒家正统经典核心加以推广。
南怀瑾先生解释《大学》有《原本大学微言》,本书名所以取“原本”(又称古本)两字,是为了有别于流行八百多年的朱子章句本。《大学》原本,是指西汉戴圣所传《礼记》的第四十二篇原文。南怀瑾先生解释《中庸》有《话说中庸》已经出版,书后附有南怀瑾先生年谱简谱,比较有参考价值。
一.3.1.4 孔子后来弟子的心得体会
孟子是孔子之孙孔伋的门人的弟子,一时声名鹊起,在儒家被称为“亚圣”,被后世并称为“孔孟”,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他的言论为《孟子》一书。
南怀瑾先生讲解其书,分集出版为:《孟子旁通》、《孟子与滕文公、告子》、《孟子与尽心篇》、《孟子与万章》、《孟子与离娄》、《孟子与公孙丑》
孟子之后,到宋朝的理学鼎盛,其中以八人(周敦颐、邵雍、程灏、程颐、张载、朱熹、陆象山、吕祖谦)为核心,后再加一人王阳明,可为其中代表人物,其学受禅宗和道家影响极深,认为是重续儒家千古心灯,其实理学是儒家学说在佛道夹攻之下的一种变形。详见南怀瑾先生《禅海蠡测》中“禅宗与理学”篇。其中,南怀瑾先生亲自作序言的有一种注解书,阎修篆辑说《皇极经世书今说》。
小结:从已经公开出版的简体字书来看,南怀瑾先生对儒家的讲解,主要集中在“四书+《易传》”的范围,对《论语》、《大学》、《孟子》、《中庸》、《易传》都作了细致讲解。
以末学愚见,对做人做事感兴趣的读者,可以先看《论语别裁》定基调,再看《原本大学微言》和《话说中庸》明儒家纲领,再看《易经系传别讲》打开做人做事智慧,再看《孟子旁通》、《孟子与滕文公、告子》、《孟子与尽心篇》、《孟子与万章》、《孟子与离娄》、《孟子与公孙丑》等拓展丰厚学养。
一.3.2 道家篇
前边讲过的这里不再赘述,请自行查阅前文。
一.3.2.1 道家文化源流略思
主要依据天玄子道长《道家丹鼎派源流简表》(原载萧天石《道海玄微538页》,因道家各派之内解释不同,这里仅供参考。
元始真人传伏羲,伏羲画“易”示道,传神农和广成子,神农世存《本草》(后世称《神农本草经》),神农和广成子都传道黄帝姬轩辕,黄帝记之《内经》等,黄帝渐传至老子,老子记之《道德经》,传至关尹子、庄子、列子、无极真人等。关尹子一派叫文始派,传至麻衣李和,李和传陈希夷,陈希夷开始显露易图,传邵康节,康节先生弟子记之《皇极经世书》。无极真人传八仙之汉钟离,汉钟离传吕洞宾,吕洞宾传至王重阳、刘海蟾、张三丰等。王重阳立北派全真派,传重阳七子,后渐传至龙门派,刘海蟾立南派传张紫阳,后传至白玉蟾等。
一.3.2.2 读南怀瑾先生讲道家书心得:
1、先读《中国道教发展史略》明道家历史,再读《禅宗与道家》中的下半本“道家与道教”明道家概论。
2、解伏羲易之《易经杂说》,“杂说”,一是谦虚,不是正宗,二是学“杂阿含经”,不是杂乱之意,是各种学问“间杂”而放。《易经系传别讲》作为儒家易学代表作,学道家易学时建议把此书暂时放到一边,因为一些名词解释和原理讲解,儒家与道家不同,一起看容易相互混淆,学的不伦不类。
3、略提《黄帝内经》之书《小言黄帝内经与生命科学》。小言,是很准确的,南怀瑾先生并没有把内经的精要讲完,只是稍微提了一些点吸引大家深入学习。《黄帝内经》既是中医的根本经典,又是道家调身的根本经典,细看中国古代的知名大中医,几乎都是道家人物,只是中医的名气太大,盖住了道家的身份。
4、讲道德经的《老子他说》和《老子他说续集》,“他说”,不认为自己是正宗,推荐看完南怀瑾先生的,再加看南怀瑾先生一生挚友道家的萧天石《道德经圣解》,萧天石身兼道家很多流派传承,写此书又参考了多种秘本和百余种名家注解,费时14年写成,先看南怀瑾先生讲解,再看萧天石讲解,那感觉怎一个爽字了得!
5、庄子的《庄子諵哗》,“諵哗”,一个意思是梦话,是南怀瑾先生谦虚,自己梦话一样讲自己理解的庄子一书,另一个意思是“諵哗”去言字后简体字就是“南华”,《庄子》在道家又叫《南华真经》。《庄子》分内篇、外篇、杂篇,其中内篇为庄子的核心思想,南怀瑾先生对内篇作了详细透彻之解读。
6、《列子》的《列子臆说》,由《说符》篇讲起,对《列子》的故事进行发挥,涉猎广阔,见解精深,阐发了他对道家学术及观念的认识和看法,反映了他对生死、时势、缘遇、名利、富贵,公私等问题的理解,涵盖了他的人生观、宇宙观、政治哲学和历史哲学,体观了他对东西方文化的融会贯通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心。
7、《历史的经验》的下编,是南怀瑾先生对道家经典《素书》、《阴符经》和《太公兵法》的略讲,其中,《素书》和《阴符经》在道家实修中也是很重要的经典。
8、南怀瑾先生解释道家万古丹经王的汉朝火龙真人魏伯阳的《周易参同契》,记《我说参同契》,在道家经典中这是最难懂的一本书,也是指导道家各宗实修的天书之一,其中涉猎天文地理、阴阳八卦、中医、内丹、外丹等许多内容,没有深厚道家基础的人很难看懂。要么放在最前边看,直击道家精髓,看不懂耶看个天旋地转知道家广博,要么放在最后边看,有前边看南怀瑾先生讲解道家书的基础就容易懂一点。
9、南怀瑾先生讲打坐最为详细实用的一本手册:《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》。这本书融合佛、道、儒三家的静坐修持法为一炉,南怀瑾先生认为此书只写了一半,侧重写身体变化这一半,至于心里变化那一半,预言留待将来再来补充。
10、南怀瑾先生的小册子《太极拳与静坐道功》,内含两篇:《太极拳与道功》、《如何静坐问答录》,这本书与《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》配合在一起蛮好,为什么?一动一静调身也!静坐久了伤身,以太极拳一动来调理,相得益彰,开玩笑说,这怕也是张三丰创太极拳的原因之一吧。
一.3.2.3 附:
①研究《参同契》还得加买一本书,南怀瑾先生推荐的清朝朱元育道长的《参同契阐幽》和《悟真篇阐幽》,前几年“华夏出版社”印过一个版本。
②南怀瑾先生的实修重点走的是佛家禅宗的路子,道家部分,南怀瑾先生讲理论和原理多一些,那么读完南怀瑾先生讲道家的书,不想走佛家的路子,想走道家的路子实修怎么办?推荐萧天石的三本书:末学叫他“天石三书”:先读《道德经圣解》(每一篇都藏着实修心法),再读《道家养生学概要》和《道海玄微》(内含实修法,把道家隐语换成明白的现代语言,通俗易懂,简易上手)。在此基础上,再访道长求传承,可入道家。
③南怀瑾先生讲道家还有一本《道家、密宗与东方神秘学》,分三个部分,第一部分重点在密宗,放到下一专题去讲;第二部分,讲易学与中医医理,放到上一专题儒家提过了;第三部分,收录有关的专论和序跋,偏向密宗多,道家只有一点,不提了。
一.3.3 佛家篇
略述:南怀瑾先生关于佛教的书目中,末学愚见,有三篇文章最为重要:
一是南怀瑾先生开篇的《禅海蠡测》,立禅宗旨要;
二是南怀瑾先生晚年开太湖大学堂所讲《禅与生命的认知初讲》,指“禅净双修”之路;
三是南怀瑾先生晚年答魏承思先生之书信(见《在跟随南怀瑾先生的日子里》原发表于《南方人物周刊》2012年10月的第35期),对看经论,南怀瑾先生希望他“精读《楞严经》100遍……在10年、20年中贯通事理、证得真如……”
我读南怀瑾先生佛家书,大分五类:概论、实修与禅学讲座、佛教宗派、讲经、谈话与书信。
概论类:(4本)
1、约37岁写处女作《禅海蠡测》(推荐看《禅海蠡测语译》)。1954年末到1955年初,写于台北龙泉街菜市场中住所,二十多万字,分20章,现代文和文言文相杂,适合有一定古文和佛教知识基础的读者看,推荐初学者看刘雨虹老师翻译成现代文的《禅海蠡测语译》。南怀瑾先生曾多次说过,这是自己今生真正写的一本书。
2、约55岁写《禅话》,1973年孟春,共13章、1附录,介绍早期禅宗(自达摩祖师至唐朝禅师)人物和史事的传记。
3、约59岁讲《禅宗与道家》(原名《禅与道概论》),1977秋到1978春,在(台湾)政大教育研究所作学术讲座,其中上半本《禅宗与佛学》,共4章。
4、约69岁写《中国佛教发展史略》,1987年,共5章、1附录,从佛前古印度文化写到1949年佛教状况,附录《禅宗丛林制度与中国社会》。
实修与禅学讲座类:(10本)
实修:(5本)
(1)(约88岁)讲《禅与生命的认知初讲》,2006,中国太湖大学堂,张振熔等据南怀瑾先生录音整理,共7日33堂课,因为是启用太湖大学堂的初讲,南怀瑾先生在其中特别提出,希望大家“老老实实地禅净双修”,原书仅标注段落大意,末学看此书几遍后,初步重理目录如下,仅供参考:
①读《黄帝内经》,学“调身”P1-7;(P指页码)
②本讲缘起及南怀瑾先生期望P8-11;
③身瑜伽及七支坐等P15-27;
④佛教基础知识P28-52;
⑤释佛教育法与三转法轮P52-75;
⑥儒家教育法与诸葛亮《诫子书》P76-81;
⑦禅宗教育法(顿悟法、渐修法与公案)P83-104;
⑧实修观呼吸(安那般那)P106-302;
⑨传承与开悟P304-350。
(2)(65岁前所讲),《定慧初修》,1983老古公司出版南怀瑾先生一组演讲录,共9节,原书各部分间排序混乱,现重排如下参考(建议按此顺序看):
①禅净双修调和论;(承永明延寿《四料简》意,立“禅净双修”大旨)
②修止观与参话头;(2-4先专讲禅宗)
③修定与修禅;
④禅观略讲;
⑤观无量寿佛经大意;(修)(5-8再讲净土宗)
⑥念佛如何得一心不乱;(修)
⑦观音法门略讲;(修)
⑧带业往生与消业往生;(果)
⑨般若正观略讲(对《心经》的讲解)。
(南怀瑾先生提倡的禅净双修,禅主要提倡了两个法门,观呼吸的安那般那和除身障的白骨观,此二修法在小乘佛教里称为“二甘露法”,其中安那般那也是现今南传上座部佛教中的核心修法之一,下列南怀瑾先生专讲此二修法之书。)
(3)《南怀瑾先生所讲呼吸法门精要》2007年南怀瑾先生命刘雨虹老师讲所讲安那般那修法汇集成册,2013出版,共5节。(想实修者,建议在反复研究南怀瑾先生此书基础上,可参学南传佛教的观呼吸修法做补充,南传佛教里对观呼吸修法讲解的层次性和经验性的东西较多,怀着大乘救度众生的心去学南传佛教)
(4)(约61岁)讲《禅观正脉研究》,1979,书分2,前置《禅秘要法》原文,后方为南怀瑾先生所讲《禅观正脉研究》,共29节、附5,是南怀瑾先生提倡白骨观修法最重要的一本书。(末学愚见,此法可听南怀瑾先生录音,建议学此法者先学《金刚经》心法,不然直接学的话,到一定阶段,境界现前,恐惧不已)
(5)(约62岁)讲《瑜伽师地论声闻地讲录》,1980,十方书院成立不久,据张振熔笔记及南怀瑾先生录音整理,共1前言、20讲,偏重于实修禅定方面。(末学愚见,《瑜伽师地论》,近代汉传佛教中讲解较好的有3种资料:一是南怀瑾先生抽出“声闻地”实修重点的这个讲记,二是济群法师写的提要,相当于现代目录,三是妙境长老心血凝聚对此论本地分五十卷的讲解。再次提醒,唯识宗理论是异常复杂的体系,建议以学南怀瑾先生此书为根本,实修足够了。)
禅学讲座:(5本)
(1)约60岁讲《如何修证佛法》(原名《融会显密圆通修证次第》),1978春讲座28次,据禅定师听课笔记加录音整理,共28讲、2附录(三界天人表、见思惑与三界九地、断惑证真之关联),此书以“见(见地)、修(修证)、行(行愿)”三大重点,引用多种佛教经论23部来讲解,南怀瑾先生建议大家花3到5年功夫认真读这些经论,并认为本次所讲只是要说的五分之一。末学愚见,建议与《学佛者的基本信念》合看,补足讲行愿部分。
(2)约67岁讲《学佛者的基本信念》,1985元月,共2篇、附3,上篇《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记》,讲于台北十方禅林寒假共修会;下篇《心闻洞十方,当然获圆通》,讲于台北准提法会,内分7节;附录药师佛、阿弥陀佛、文殊师利菩萨、普贤菩萨、观世音菩萨、地藏王菩萨等行愿文(发度化众生大愿文)。
(3)(约76岁)《南禅七日》(录像有清晰版和普通版两种,文字未整理出版)1994年主持厦门南普陀寺禅七。
(4)(约87岁)讲《答问青壮年参禅者》,2005年,对修行者讲4天23堂。
(5)(约42岁——57岁间)《习禅录影》共收南怀瑾先生1960——1975年间的5次禅七的部分文字。其中,1960/1962/1963这3次讲于台湾阳明山新北投居士林,1965讲于台湾阳明山新北投奇岩精舍,1975年讲于台湾高雄。
佛教宗派类:(3本)
1、禅宗:已分散在前,不再单列。
2、净土宗:
(前已提,此略记,因南怀瑾先生专讲净土较少,方便净宗学人)(65岁前所讲),《定慧初修》。
3、密宗:
(1)唐密:(67岁前讲),1985老古公司收集出版《道家、密宗与东方神秘学》,分三,其中第一部分主讲密宗(侧重唐密原理),分10章。
(2)藏密:(约78岁)与包卓立谈话记录《现代学佛者修证对话》,1996,共上、下两篇、9章,2附,上篇讲密宗与唯识宗,下篇讲密宗与楞严经的五蕴解脱,是南怀瑾先生极少数专门讲密宗的书。
讲经类:(9本)
1、(前已提,此略记)(65岁前所讲),《定慧初修》,中的9、般若正观略讲(对《心经》的讲解)。
2、(前已提,此略记)约67岁讲《学佛者的基本信念》,上篇《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记》。
3、(约42岁)写《楞严大意今释》,1960,共1序、1指要、7章、附2、1后记,附录中“楞严法要串珠”和“增补楞严法要串珠修证次第”是南怀瑾先生精心从楞严经原文中抽出来的,串珠相当于理论精华,串珠修证次第相当于实修精华,可单独印刷出来作早晚课诵之用。
4、(约43岁)写《楞伽大意今释》,1961,共1法门、1经序、4卷101节、附5,附录中“八识规矩颂”与“楞伽大意今释问题系统表”皆学唯识宗大参考也。
5、(约62岁)讲《金刚经说什么》,1980,十方书院成立不久,信众据笔记和录音整理,共1前言、1说明、32品、1后记。
6、(约65岁)讲《圆觉经略说》,1983,共1缘起12章,在台北十方丛林书院讲,按照原经,以十二位菩萨为序,依次略讲,十二位菩萨是:文殊、普贤、普眼、金刚藏,弥勒、清净慧、威德自在、辨音,净诸业障、普觉、圆觉、贤善首菩萨,除了12章一章一章看以外,南怀瑾先生还提到两种看法:一是4位菩萨一组,全文则可分三个部分看,二是看熟悉以后,可以倒过来,从贤善首菩萨章开始,一章一章倒着看到文殊师利菩萨。
7、(约62岁)讲《维摩诘的漫天花雨》,1981,台北十方书院,以出家众及学佛者为主,偏重修持而讲,石宏先生据南怀瑾先生录音整理,共1开场白、14品,《维摩诘经》是比较稀有又重要的一部“在家佛”讲的佛经。
8、(约63岁)讲《药师佛的济世观》,1981(台湾)对十方书院出家同学讲,经多位信众整理成书,共112节、1记,对唐玄奘译本《药师经》的讲解。
9、(前已提,此略记)(约62岁)讲《瑜伽师地论声闻地讲录》。
谈话与书信类:(3本)
1、1975年《参禅日记》金满慈读楞严经学禅宗写信向南怀瑾先生报告实修情况,南怀瑾先生回信批注。
2、(约78岁)《南怀瑾与彼得圣吉》2003-2006,四次谈话记录,共4章25讲,其中重点谈到了观呼吸和白骨观的一些实修经验。
3、(未知几岁),《人生的起点和终点》,2007出版年与胡松年谈话记录,共6讲54节,重点在讲人的生死,特别是佛教对死亡的认识,末学愚见,可与索甲仁波切《西藏生死书》对照看。
其他篇
多把讲三教之外的和南怀瑾先生学人为主的汇聚于此,因为我觉得不是南怀瑾先生书的重点,仅把我能接触到的一些罗列书名,做简介。
传记
其他多种能找到的都读了一下,末学愚见,其中四种比较有代表性:
1、《南怀瑾先生年谱(简谱)》,藏在《话说中庸》的附录中
2、王国平《南怀瑾的最后100天》,南怀瑾先生在世时亲自选人来写的唯一指定的主要传记。
3、《南方人物周刊》2012年10月15日第35期,封面《奇人南怀瑾》以南怀瑾专题为主的一期,其中有一篇文章特别重要:魏承思着《在跟随南怀瑾先生的日子里》,其中,南怀瑾先生给开了书单,叫他读《楞严经》100遍。
4、练性干着《我读南怀瑾》,细节和故事比较多,趣味性可读性知识性兼顾的一种不可多得的野版传记(未经南怀瑾先生过目审核)。
杂书
1、《亦新亦旧的一代》,东西方文化的思考。
2、《中国文化泛言》收录南怀瑾先生为多种传统文化书目写过的序言,从中可见南怀瑾先生对传统文化的学养或一些勾选提要。
3、上海人民出版社的多种:《南怀瑾讲演录》《老庄中的名言智慧》《论语中的名言》《南怀瑾谈生活与生存》《南怀瑾谈性格与人生》《南怀瑾谈心兵难防》《南怀瑾先生问答集》《南怀瑾谈领导的一书与说话的艺术》。
南怀瑾先生老师和好友的部分书目推荐
1、南怀瑾先生的老师《袁焕仙著述集》,内容不错,但需要一定古文功底和国学功底才能读下去。还有《维摩精舍丛书》一函、二函。这两种不知内容有无重复。
2、南怀瑾先生的挚友道家萧天石三种书推荐:《道德经圣解》、《道家养生学概要》、《道海玄微》,较好的道家入门参考书。
看过的部分弟子及徒孙作品
1、《参禅日记》,分初集合续集两大篇目,金满慈着南怀瑾批,此书是书信往来,南怀瑾先生为金满慈函授,指点打坐,建议实修者一读。
2、《现身说法看佛教》魏承思着,南怀瑾先生推荐(以放入“太湖大学堂系列图书”的形式在推荐),可当做佛教入门小册子,思路清晰,笔调清雅。
3、李淑君着《佛说入胎经今释》,一种十分珍贵的研究“生从何来”的资料,融合两千多年的古印度佛学和当代西方医学比较研究,证明佛法的科学性和殊胜性读物,特别合适妈妈们一读。
4、静岩《禅学•双盘》,(南怀瑾先生算第一代的话,作者算第三代)目前为止练习双盘的较好参考书,双盘实修教程,附多名成功者练习双盘经验。
5、水境居士《七俱胝佛母大准提陀罗尼法门》,南怀瑾先生学子首愚法师的弟子写的(南怀瑾先生算第一代的话,作者算第三代),为数不多的一本简介准提法门的书,仅供参考,不可滥学,因为是密宗,想学准提法的,要先亲近有密宗传承的上师,求得允许和灌顶才能正式修学。
一.3.3.1 其他资料
目前主要发布来源有两个比较重要的渠道和一个附带的渠道:
一是相对正式的“南怀瑾文教基金会”,不断公布一些南怀瑾先生的视频等资料;
二是网络的“实修驿站”,有部分南怀瑾先生录音和视频资料。
其中,有一种资料推荐:《楞严经讲座》1340页,据网络流传的南怀瑾先生楞严经讲座录音整理出来的资料,学楞严经的一种较好参考资料。
一.3.4 心得略要篇
未面南怀瑾先生,一大憾事!得遇怀书,一大幸事!
仅述末学愚见,不当之处,敬请海涵!
这十年读简体字版南怀瑾先生著作下来觉得:
一.3.4.1 实修禅宗的总结。
南怀瑾先生书目的精华,集中在对自身传灯命脉——禅宗的论述上,书虽多,合而观之,
理论主要在《禅与生命的认知初讲》、《南禅七日》、《如何修证佛法》、《答问青壮年参禅者》、《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》,这5本书合在一起几乎就是南怀瑾先生讲禅宗的精华所在,相当于论。此外,经的部分,南怀瑾先生比较推崇《楞严经》,叫魏承思看100遍的。这样经论合参,比较稳妥。这些读完还有精力的,再看其他。
实修在《禅与生命的认知初讲》里明确了主要提倡“禅净双修”,禅,主要是以“十六特胜”观呼吸为主修和以白骨观修法为辅,净,就是净土宗念佛修法;有一种补充是准提修法,仅仅对少数有缘弟子面授。(南怀瑾先生的禅净双修,末学愚见主要是观呼吸法和净土宗念佛法双修)
“十六特胜”详细修可参考《修行地道经》和《达摩多罗禅经》,此二经,南怀瑾先生在书里多次提到。
白骨观的修法,主要参考南怀瑾先生的《禅观正脉研究》,值得一提的是,白骨观的修法到后期有危险性,最好找到善知识大德指导再修。
净土宗是南怀瑾先生讲的最少的,推荐看大安法师的《净土宗教程》来补足实修,看完还想深入的看印光法师的《一函遍复》和《印光法师文钞》。
准提修法,目前没有公开资料出版,只有一种参考资料,水境居士《七俱胝佛母大准提陀罗尼法门》,感兴趣的可买来看看,实修一定要找有南怀瑾先生传承的师父求得灌顶传承再学。
一.3.4.2 走入世做人做事这一条路的。
建议把前边说的讲儒家的都读一遍,然后“经史合参”,南怀瑾先生推荐读清代学者吴乘权编辑的简明中国通史读本《纲鉴易知录》。末学觉得,再有空,读《史记》和《资治通鉴》;再有空,索性把二十五史都读完,再看《剑桥中华民国史》补足。
一.3.4.3 专走道家这一路的
建议把前边说的道家的都读一遍,然后读南怀瑾先生好友萧天石的三种书(看前边提到),再然后就得找德高望重的道长求法了,道家经常说“假传万卷书,真传一句话”还是有道理的。
一.3.4.4 天文
南怀瑾先生提到看《史记》的《天官书》,然后推荐了现代的《西望梵天》,是汉传佛教天文学的好书。
一.3.4.5 地理
南怀瑾先生推荐有“二顾全书”:顾炎武的名著《天下郡国利病书》和顾祖禹写的《读史方舆纪要》(侧重在人文这一面)。末学觉得道家堪舆学的经典,晋朝道长郭璞的为好。
一.3.4.6 中医
南怀瑾先生提到《黄帝内经》、《难经》和《伤寒杂病论》等
一.3.4.7 其他
南怀瑾先生推荐的经典还有:
1.东西精华协会会员守则《宝王三昧论》
2.诸葛亮诫子书——诸葛亮
3.黄帝阴符经
4.八识规矩颂——唐三藏法师玄奘造
5.十六特胜
6.百字铭——吕纯阳祖师
7.灵源大道歌——曹文逸真人
8.大乘百法明门论——天亲菩萨造,大唐三藏法师玄奘译
9.楞严法要串珠——南怀瑾
10.增补楞严法要串珠修证次第——南怀瑾
11.般若波罗密多心经
12.永嘉禅师证道歌
13.信心铭——三祖僧璨
14.十二时颂——志公禅师
15.志公和尚十四科颂——志公禅师
16.十二因缘
末学浅薄,读南怀瑾先生书,收获如此。
言多必失,补足之处,留待后人指正。
以此文少分福德,回向众生早成佛道,永离诸苦。